初夏的矿区,绿意浸染发展底色,招商引智的热潮在产业转型的浪潮中奔涌,省校合作的东风吹响人才集结的号角。
5月9日,中北大学交流合作部联合15家企业到矿区开展招商合作。一场招商引智、省校合作的双向奔赴盛会,在期待中正式拉开帷幕。
这是一个推动双向赋能、交流互鉴的“对接平台”。
省校合作既能加速产学研融合,又能为地方经济注入创新动能,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在对接交流期间,中北大学副校长尹建平,中北大学原党委书记杨波,中北大学交流合作部主任张胜利,中北大学美国校友会会长丁力深入矿区企业生产一线,探访乡村发展新貌,切身感受传统产业转型的锐意突破、乡村振兴的扎实步伐与绿色发展的时代浪潮。
近年来,矿区锚定新型工业化目标,坚持数字赋能、绿色转型,全力打造煤机装备专业镇。晋能控股华越机械有限公司是煤机装备专业镇的龙头企业,走进生产车间,大家被大型自动化煤炭机械设备和3D打印(激光熔覆)新材料项目所吸引。“我们公司将数字智能与传统制造进行深度融合,大家看到的这些焊接机器人,只要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和参数,就能够对液压支架工件进行精准焊接……”晋能控股华越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华越机械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了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我们学校可以充分发挥科研与人才资源优势,深度融入矿区煤机装备企业转型升级进程,通过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式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张胜利说。
“我们学院可以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积极与矿区企业对接,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领域寻求深度合作。”制造业振兴升级,让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叶玉刚对矿区经济发展前景信心倍增。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和核心驱动力。近年来,大村村以产业振兴为引领,通过创新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科技农业,不仅丰富了乡村经济业态,更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在大村村化石科普馆、黄瓜种植大棚、民宿文化园等地,大家边走边看,实地感受了矿区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详细了解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创新实践。
这是一次人才与智慧的“引流”。
煤炭文明在矿区有着深厚的根基,贯穿了矿区的历史发展脉络。围绕煤炭资源特色,矿区积极打造“矿化石—保矿—挖矿—运矿—矿电—未来矿—伴手矿”于一体的矿区乌金文旅走廊。在招商座谈会上,区委书记张立强,区委副书记、区长梁宝元,区委副书记王德珍等区领导,与大家一同观看了矿区乌金文旅走廊宣传片。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为矿区打造乌金文旅走廊提供全方位支持。”山西一江文创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康宁,希望与矿区合作,通过创意策划、品牌赋能和产业融合等方面,共同打造乌金文旅走廊。
座谈交流可以碰撞思想火花,发掘潜在合作契机。在交流互动环节,山西省早癌筛查中心董事长刘雪琦、山西华夏古建集团总经理李明泽、山西晋阳时代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曲毅、山西绿远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智分别介绍了各自的主营业务和优势领域,并围绕科研、产业、文化、医疗健康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通过此次走访,我们深切感受到矿区政府的热情服务和优质的营商环境。”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崔正浩表示,愿意充分发挥在科研创新、技术应用和现代化管理方面的优势,与矿区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项目落地,实现互利共赢。
这更是一场共促合作的双向奔赴。区领导介绍矿区产业发展现状,分享文旅融合赋能经济转型升级的创新实践,并抛出“橄榄枝”,热忱欢迎各类人才走进矿区扎根创业,优质企业带项目落户发展,共同在这片创业热土上实现价值、共享机遇,促进招商成果快速转化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矿区将持续深化招商引智,强化省校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未来,随着项目、科技、资本、人才等高端资源要素加速集聚,此次招商合作必将为我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动能转换注入强劲动力,构筑竞争新优势,激发增长新活力。